[ EV知道 實驗室 ]眼下北京正處在37度的高溫悶熱天氣中,拿什么安慰我們備受煎熬的身體和小心靈呢,大約只有……美食了!本期EV實驗室就帶大家去品嘗幾個地道的北京小吃。要知道,北京小吃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每一個品種的制作方式、食用方式等,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。
視頻拍攝:李偉、余文娟;
旁白和剪輯:沈丹。
本次美食之旅感謝新款Model S帶我們穿梭在胡同中。
早餐我們來到了增盛魁小吃店,一家建于1928年的老店。北京人的講究不僅體現(xiàn)在待人接物上,吃個早點也有約定俗成的搭配習慣:比如炒肝配包子,油條配豆汁兒,糖油餅配豆腐腦。說到最后一個,就不得不說說增盛魁小吃店了。這家店隱藏在胡同里,排隊的人特別多。
糖油餅,不油膩。餅身翻過來有個弧度,像碗一樣,油餅上面的糖層酥脆,不是特別甜,下面綿軟,是咸口的。
豆腐腦用料非常足,木耳、黃花、雞蛋、口蘑樣樣俱全。
吃飽了奔胡同里溜溜彎,才發(fā)現(xiàn)胡同里開電動車的人真不少,隔幾戶就能看見個充電樁。
你穿上“吉利服”是幾個意思?
從增盛魁小吃溜達幾百米,到了大興胡同,這條胡同里藏著號稱北京第一的面茶攤兒,沒門臉兒,買完蹲路邊兒吃,也是一道風景。黃澄澄的糜子面兒上,鋪滿厚厚的香油懈過的芝麻醬,上面撒上炒過的黑白芝麻鹽,趁熱順著碗邊兒轉(zhuǎn)著喝,絕了!
中午得吃頓豐盛、有排面的,我們選擇了砂鍋居。說起這砂鍋居的歷史啊,那可遠了去了,它創(chuàng)建于清乾隆六年(公元1741年),迄今已經(jīng)有274年的歷史了。剛開始叫“和順居”,因為當年用一口據(jù)傳是明代年間的特大砂鍋,煮賣上好豬肉,肉質(zhì)肥美不膩,味道極佳。久而久之,人們就以砂鍋居代稱了。 到清嘉慶年間,砂鍋居已成為北京著名的餐館之一,每天從早上起就賓客不斷。
砂鍋白肉是道招牌菜,來這兒吃飯基本上每桌必點。據(jù)說砂鍋居賣的白肉,當年是頭天晚上宰殺一頭百十斤重的京東鞭豬,拾掇干凈后,連夜放在一口直徑四尺,深三尺的大鐵鍋中煮,次日早晨正好熟透,八時營業(yè),一上午就賣光了。其實燉吊子也是砂鍋居的名菜,而且屬于滿漢傳統(tǒng)小吃,可惜我前不久剛做了鹵煮選題,實在對下水沒了興致。
老北京的干炸丸子,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道菜。丸子外焦里嫩,蘸著椒鹽兒,就算燙嘴都得往嘴里塞。
黃橋燒餅是古老的特色傳統(tǒng)小吃,屬江蘇菜系。黃橋燒餅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場著名的戰(zhàn)役“黃橋決戰(zhàn)”,戰(zhàn)役打響后,黃橋鎮(zhèn)當?shù)厝罕娒爸鴶橙说呐诨鸢褵炈偷角熬€陣地。
下午茶我們選擇了茶湯李,算是老字號。茶湯制作是把茶湯壺內(nèi)灌滿涼水,燒沸,取碗一個,倒入開水和適量涼水攪和一下,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調(diào)成面糊,再用開水將面糊沖熟;在茶湯上面撒上紅糖、白糖和糖桂花。
現(xiàn)在茶湯李將傳統(tǒng)工藝與現(xiàn)代科學相結(jié)合,發(fā)展出了鮮菱角茶、杏仁茶等等。我嘗了幾種,覺得鮮菱角茶最好喝。想去的朋友們注意一下,這里夏天11點才開始賣茶湯。
湖北姑娘文娟嘗了嘗豆汁兒,抱歉我沒能抓拍到她的表情,視頻里有。那滋味,怎么說呢,是真的酸爽。
糖卷馃是北京傳統(tǒng)小吃中的名品,用山藥和大棗,配以青梅、桃仁等輔料制成,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藥膳,營養(yǎng)又好吃??赡苡腥擞X得太甜了,但對于我這種熱愛“拔絲”的人來說,再適口不過了。
清代《都門竹枝詞》寫道:“日斜戲散歸何處,宴樂居同六和局。三大錢兒買甜花,切糕鬼腿鬧喳喳,清晨一碗甜漿粥,才吃茶湯又面茶;涼果糕炸糖耳朵,吊爐燒餅艾窩窩,叉子火燒剛賣得,又聽硬面叫餑餑;燒麥餛飩列滿盤,新添掛粉好湯圓,爆肚油肝香灌腸,木須黃菜片兒湯?!崩锩嬲f了提到了不少北京小吃,我們今天吃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不光是北京,各地的小吃都是如此,像當?shù)匚幕?、歷史的“活化石”一般,從給食客帶來一份慰藉,到成為文化的一部分。
發(fā)表我的評論
網(wǎng)友熱評
最新評論